一開始買這本書是被它的副標題所吸引:0-3歲嬰幼兒心理學。小baby古溜古溜的大眼睛後面的小腦袋到底在想甚麼,我想身為爸媽的我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推敲。
這本書的作者是孫明儀,她是英國倫敦學院大學的心理學碩士,同時有嬰幼兒早療、幼兒諮詢服務相關資歷,還有全職帶兩個寶寶的經驗。無論在臨床、實務或是單純以媽媽的角度出發,作者能寫出這本書是三方面具備。
書中章節分為13個,從準父母親即將為人父母的心理出發,一路講到新生兒寶寶的需求、如何幫助寶寶睡眠、如何餵食、如何增進寶寶的語言發展,到如何訓練如廁,幾乎涵蓋了新生兒到學齡前幼兒會遭遇到的挑戰。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像是有一位媽媽前輩在用很溫柔的語氣告訴我該怎麼照顧寶寶,和回應寶寶的需求。非常特別的是,作者在字句間常流露出體恤新手父母的無助、無奈和辛苦的勉勵,讓我常常有被安慰到的感覺,例如
你會累、會灰心,但絕不等於你就是糟糕的父母
身為爸媽,我們要盡可能地準備及吸收親職知識,期許自己能當一個夠好的爸媽,但是一路走來難免有無法預期的狀況發生,所以當挑戰來臨時,千萬不要焦慮,而是….當爸媽本來就需要學習…這是很自然的一個過程
書中也非常強調回應寶寶的需求、在引導自主的過程中逐漸調高”可承受劑量”,還有在情感上與寶寶同步,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也很貼近我照顧寶寶的理念。例如作者在講述分離焦慮的時候,帶入過渡性客體(寶寶的小被被)的理論,告訴父母如何階段性的撤退,並允許寶寶以過渡性客體來自己處理內在的分離焦慮。
作者也會提出很具體的說明,來告訴讀者如何實作。例如,當小朋友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失去理智時,爸爸媽媽可以:同理孩子的渴望(媽媽知道你很像吃糖糖),簡單告訴他不行的原因(家裡還有不能買新的),然後給他自主的選擇(家裡的糖糖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我們趕快回家看看)。讀者可以很容易明白作者的意思,並且嘗試這樣做。
看完這本書我感覺他不僅僅是幫助我們揭開小baby小腦袋的內幕,更多的是幫助爸爸媽媽如何從寶寶的心理層面去理解寶寶的表現,以及如何順利帶寶寶成長。從孕期,新生兒到幼兒時期,在每一個階段,皆能從這本書上找到方向。她沒有描述很多艱深的心理學知識,反而是在爸爸媽媽常遇到的關卡上,提出可以嘗試的解決辦法,實用性大於理論性,這是我覺得這本書最值得推薦的地方。
誠心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其他有關育兒推薦的書籍我都寫在這篇文章裡,你也可以直接點擊連結下載我自己寫的育兒指南電子書(免費的喔~)
歡迎追蹤我的IG,分享更多家庭與育兒議題
IG 搜尋 @drsushimom
延伸閱讀
其他育兒書推薦
其他相關文章
[育兒]英文繪本書單大評比 – 廖彩杏、汪培珽、吳敏蘭、小熊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