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馬麻的不藏私筆記
  • 首頁
  • 嬰幼兒啟蒙
    • 音樂啟蒙與教養
    • 親子共讀與繪本推薦
      • 親子共讀經驗談
      • 繪本推薦
    • 五感刺激與玩具
  • 育兒生活
    • 育兒經驗談
      • 懷孕相關
      • 新手爸媽專區
      • 幼兒園相關
    • 育兒觀點
    • 育兒書心得
  • 家庭經營
  • 個人成長
    • 投資理財入門
    • 讀書心得
    • 部落格經營
    • 公益與環境
  • 育兒資源索取
  • 關於壽司馬麻
  • 聯絡我
育兒生活育兒經驗談

[與專家對談]民以食為天,如何讓寶寶吃飯更順利

by awei1208 2021 年 11 月 10 日
2021 年 11 月 10 日
1.5K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希望孩子是個頭好壯壯的小吃貨?然而卻事與願違,寶寶三口組、嚴重挑食,吃飯都在玩食物,或不善咀嚼,只吃流質食物等等,常常讓餵飯的你心很累。因此,我請教了語言治療師專家來為這個主題做一場直播。這篇文章我集結了直播的重點內容,包括寶寶進食發展、餵食困難的因素、怎麼幫助口腔敏感、口腔鈍感的孩子ˋ做按摩治療、常見餵食問題等內容,希望可以幫助照顧孩子的你。

影片版請進:https://youtu.be/_NzP4-zbp8E

內容

  • 餵食困難的發生率及影響
  • 寶寶進食發展
  • 餵食困難的因素
    • 病理因素
    • 進食吞嚥發展異常
    • 口腔動作/吞嚥功能異常
    • 社交心理障礙
  • 怎麼幫助寶寶進食
    • 排除和解決生理狀況
    • 良好的用餐環境
    • 行為、溝通的調整
    • 減敏及增敏的輔助按摩 (ps. 這個部份很推薦看影片的教學喔,在影片26分鐘左右的位置!)
      • 減敏按摩
      • 增敏按摩
    • 口腔動作遊戲
    • 讓寶寶認識吃東西的繪本
    • 食物遊戲
  • 常見餵食的問題
  • 總結

餵食困難的發生率及影響

一般發展的嬰兒約有20-40%有進食困難,而80%發展性異常的嬰幼兒有進食困難,其實比例還蠻高的。常見的症狀除了最常見的挑食之外,還包括吃飯時間拉長(超過一小時)、拒絕吃飯、吃飯吃到睡著、或是有呼吸急促、嗆到、時常嘔吐等症狀,還有喝水不足、便祕等等。

(我小時候也吃飯超過一個小時….><)

另外,有些吞嚥困難的小朋友不會以劇烈咳嗽來表現,但卻有靜默式吸入,也會造成反覆性的吸入性肺炎導致反覆發燒、感染等。

餵食困難的影響除了有體重下降、營養不均等,也可能影響團體社交、學習的體力專注力,以及構音(例如說話大舌頭)和語言發展,但不是有餵食困難的小朋友都100%有這些問題。

寶寶進食發展

4-6個月的小寶寶因為舌頭以前後動為主所以容易把食物推出來

理論上2歲以上吞嚥進食的進展應該是已經差不多發展完成了,而牙齒的生長和口腔的發展沒有一定的關連。

餵食困難的因素

病理因素

腸胃疾病、胃食道逆流(五成新生兒有,所以要注意餵食的坐姿、以及拍嗝等等)、腸胃不耐受(脹氣等,7成以上的寶寶曾有)、呼吸道、心臟疾病、口腔結構、神經系統疾病等等。

進食吞嚥發展異常

感覺統合失調(有5-10%兒童有),包括視覺、聽覺、前庭覺、觸覺等的感覺失調。

口腔感覺異常:侷限在口腔部分的感覺異常,分成過度敏感和鈍感

一般正常發展的兒童也有7%有口腔感覺異常的問題,若是自閉症兒童的話,比例則高達64%

敏感和鈍感的表現可能是流動的,隨著部位不同和時間改變,同一個寶寶身上可能敏感和鈍感同時表現。若寶寶的口腔敏感和鈍感都有出現的話,可以以寶寶較明顯的部分進行處理

口腔動作/吞嚥功能異常

嘴唇、舌頭、下巴、頰部肌肉無法整合、力量不足,影響食物進物口中咬斷、咀嚼、移動吞嚥等功能

社交心理障礙

認知(小朋友對食物的認知,或是食物可以有不同質地、味道的變化歷程)、行為表現(例如以”不要”來引起家長注意)、親子關係、環境(容易分心的環境)、習得的防禦(過去的不愉快的經驗,例如曾經嗆到、或對食物不好的經驗、家長不好的情緒等)

怎麼幫助寶寶進食

排除和解決生理狀況

腸胃相關症狀(例如胃食道逆流、容易脹氣等)、喝水量不足、嗆咳等等,這部分可能要以姿勢輔助,或諮詢小兒科醫師

良好的用餐環境

使用寶寶餐椅、固定座位、去除讓寶寶分心的物品,例如電視、平板,可以讓寶寶學習要吃完飯才可以玩

行為、溝通的調整

正餐為主、點心為輔(例如吃完飯才可以吃餅乾),有約定好後就要維持,提供寶寶一些自主性,例如提供多樣的食物給寶寶選擇,或讓寶寶參與製作食物的過程。如果希望寶寶嘗試新的食物,不一定要要求寶寶把新食物吃下肚,若寶寶願意舔一小口嘗試、或聞一聞等等,其實就是一種嘗試。

也可以用寶寶喜歡的角色做為輔助,例如說:巧虎也好喜歡…你要不要試試看

減敏及增敏的輔助按摩 (ps. 這個部份很推薦看影片的教學喔,在影片26分鐘左右的位置!)

減敏按摩

適用於過度敏感者

從遠端到近端,讓小朋友坐定,身體有支撐,使用節奏慢、按壓式的按摩

從手臂端到額頭到雙頰到嘴唇邊到口內

口內可以從牙齦按摩開始,到口腔內可以使用口腔棉棒避免被寶寶咬到

在口腔內盡量按口腔的前半部,臉頰內側也可以按摩

盡量選擇在飯前或餐間時間做,避免在飯後做以免嘔吐

(壽司馬麻都是在睡前做)

增敏按摩

適用於過度鈍感者,使用輕拍式、刷式、節奏較快的按摩,也是建議於飯前或餐間時間做。

口內按摩相較於口腔敏感的寶寶比較能接受,所以可以用不同觸感的工具增加觸感,例如:金屬湯匙、刷子、毛巾等物品

除了口腔外,上顎也可以做按摩。

讓孩子進行口腔按摩的方法:

扶小朋友的手去幫自己的臉做按摩

唱歌/數數延長時間,例如唱一閃一閃亮晶晶,一邊按摩

讓小孩看著鏡子進行

用玩具轉移注意力

用玩的方式進行小朋友比較不會抗拒:用娃娃讓小朋友玩按摩遊戲、或讓寶寶按摩爸爸媽媽

口腔動作遊戲

口腔運動:下巴張大合起、左右動、讓嘴巴做ㄨ、一的動作、讓寶寶親盤子(做嘟嘴的動作)

舌頭運動:伸出、上下左右的移動、點寶寶喜歡的果醬果泥在嘴巴周圍甚至上顎,讓寶寶用舌頭進行運動練習

讓寶寶做扮鬼臉的動作(兩歲以上的寶寶應該要可以完成)

咀嚼練習:用吐司邊做左右邊的咀嚼練習,把吐司邊撕成條狀放在口腔側邊的位置

讓寶寶認識吃東西的繪本

好餓的毛毛蟲

生日快樂波波熊(布書)

想點甚麼菜呢

愛吃水果的牛、愛吃青菜的鱷魚

小蛇肚子咕嚕嚕

媽媽、買綠豆

食物遊戲

讓寶寶認識食物:看、摸、聞、舔、吃

讓寶寶用真正的食物做扮家家酒:備料、加料、攪拌等等

使用不同沾料,從乾性(鹽、胡椒、椒鹽…)至濕性(醬油、番茄醬…)讓寶寶嘗試不同味道

從寶寶喜歡的食物開始,例如寶寶喜歡白飯,就可以嘗試白煮蛋(都有白色的去做呼應)

常見餵食的問題

Q:吃零食都很好,吃飯都不行。吃東西很慢、一直含在嘴巴不吞

-> 可能零食味道較重、寶寶是偏鈍感的

-> 調整方式:做鈍感按摩練習、調整用餐順序和時間(零食在用餐後,用餐時間固定,例如一個小時)、調整零食內容的比例(例如原本都是餅乾,改成餅乾配水果)、增加口腔的感覺,例如寶寶嘴巴裡都是飯了,可以再餵一口飯量少的或空湯匙、或碰到寶寶的舌頭,刺激寶寶做咀嚼和吞嚥的動作

Q:只吃原味或沒味道的食物 (白飯、白饅頭、麵包、牛奶)

–> 寶寶偏敏感

–> 調整方式:做敏感按摩練習、從喜歡的食物開始增加新食物(找有相同點的,例如白飯à白飯加芝麻、白飯加牛奶)作為過渡期、做口腔動作練習、跟寶寶玩備餐、食物遊戲

Q:對新食物作嘔

–> 確認生理狀況:是否有胃食道逆流或有嗆到的病史

–> 從喜歡的食物開始增加新食物:新的食物可以同時出現在餐桌,寶寶願意舔舔看、聞聞看、用看的就算是有進步

–> 食物遊戲

Q:寶寶不給我餵,想自己吃又吃很少怎麼辦

–> 吃很慢是咬很慢還是一直被分心?

–> 先調整環境讓寶寶知道現在是吃飯時間

–> 若不趕時間可以讓寶寶慢慢吃,但還是要以孩子和家長的配合為主,可以以寶寶吃為主,家長餵為輔

Q:寶寶挑食或不吃偏硬的食物

–> 軟質食物慢慢把質地變硬,例如濃粥變成較軟的白飯

–> 讓寶寶自己拿著食物自己體驗,例如拿叉子叉給寶寶吃

–> 把寶寶不喜歡的食物味道蓋掉

–> 用寶寶可以理解的想像去比擬,例如我是挖土機我要來挖食物了…

–> 假裝營造自己很喜歡吃這個食物,讓寶寶自己去發掘這個食物好像很好吃,間接引誘孩子吃新的食物

Q:寶寶寧可餓也不願意吃,只重奶

–> 可以給跟奶相關的副食品,再慢慢做調整

–> 可以用奶當作第一餐的基底,讓寶寶不會太餓的情況下從第二餐、第三餐去嘗試副食品

Q:寶寶只喜歡嘗味道,像榨汁機一樣舔一舔或咬一咬就吐出來,該怎麼辦

–> 確認食物的質地是不是不好吞,或是寶寶可能不敢接受新食物從咀嚼到吞下去,可減少一口的量,從少量開始嘗試

Q:是不是食物吃得不好會影響語言的發展

–> 看情況,是否是因為孩子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或有其他發展的問題導致飲食和語言發展皆較慢;在構音部分,確實可能因為口腔力道不夠影響一些構音

Q:是否有早期徵兆讓家長知道寶寶有口腔敏感或鈍感的問題

–> 從4-6個月進入副食品嘗試階段本來就可能會把食物推出來,中間吃東西若不太順的話就可以提早進行口腔運動、敏感、鈍感的練習。但比較明確的話會到2歲左右。

總結

給寶寶好的用餐體驗,不要因為吃東西讓親子關係不好,一次做一個改變(可能一次需要1-2周),讓寶寶越來越進步。

相關

寶寶吃飯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Email
previous post
[育兒吃喝玩樂]給爸媽的加碼券懶人包:大台北動滋券的親子遊樂店家、親子館、兒童體適能大集結
next post
[育兒吃喝玩樂]爸媽的救星,Disney plus寶寶友善、親子節目推薦介紹

You may also like

生二寶自然產紀錄...

2024 年 7 月 31 日

妳的直覺是正確的...

2022 年 9 月 20 日

壽司終於有小孩房...

2022 年 8 月 14 日

[新手爸媽]媽媽...

2022 年 6 月 21 日

[育兒辛酸血淚篇...

2022 年 2 月 14 日

頭盔下,隱晦卻催...

2022 年 1 月 18 日

[育兒小品文]曾...

2021 年 12 月 21 日

[教養分享]從漫...

2021 年 12 月 15 日

[育兒吃喝玩樂]...

2021 年 12 月 7 日

[育兒觀點]怪獸...

2021 年 11 月 30 日

Leave a Comment Cancel Reply

Save my name, email,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

壽司馬麻 神經醫師教你無壓力育兒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壽司馬麻的不藏私筆記

我是壽司馬麻,家育有一隻壽司,目前是全職工作者,利用閒暇時間經營部落格,主要分享育兒經驗與心得,以及理財及自我成長相關讀書心得。歡迎你來到我的小站,若有任何問題或是合作邀約歡迎來信: sushifamilyblog@gmail.com

新生兒用品、育兒指南

近期文章

  • Qbi磁吸軌道STEAM玩具: 讓孩子愛不釋手的秘密

    2024 年 8 月 5 日
  • 生二寶自然產紀錄:兩胎無痛都打好打滿

    2024 年 7 月 31 日
  • [繪本推薦]小壽司3-4歲中英文繪本書單分享與推薦

    2023 年 5 月 24 日
  • [繪本開箱]貴桑桑的台灣麥克世界音樂童話繪本,值得買嗎

    2022 年 12 月 20 日
  • [親子共讀]0-3歲英文繪本共讀實做分享,繪本推薦、如何讓孩子開始閱讀英文

    2022 年 10 月 30 日

熱門文章

  • 1

    [幼兒園參觀]2020-2021台北石牌天母地區6間私立幼兒園參觀心得與評比

    2021 年 7 月 9 日
  • 2

    [幼兒園參觀]2020-2021 幼兒園電訪、現場參觀重點,免費評估表單checklist

    2021 年 7 月 6 日
  • 3

    [繪本推薦]2-3歲學齡前親子共讀–中英文繪本書單開箱

    2021 年 11 月 23 日

@2021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Sushimom


Back To Top
壽司馬麻的不藏私筆記
  • 首頁
  • 嬰幼兒啟蒙
    • 音樂啟蒙與教養
    • 親子共讀與繪本推薦
      • 親子共讀經驗談
      • 繪本推薦
    • 五感刺激與玩具
  • 育兒生活
    • 育兒經驗談
      • 懷孕相關
      • 新手爸媽專區
      • 幼兒園相關
    • 育兒觀點
    • 育兒書心得
  • 家庭經營
  • 個人成長
    • 投資理財入門
    • 讀書心得
    • 部落格經營
    • 公益與環境
  • 育兒資源索取
  • 關於壽司馬麻
  • 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