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當過新手爸媽,知道養育第一個孩子時的慌張和擔心。希望我寫的指南可以讓你盡快度過最菜最新手的一段日子,等到一切都上軌道之後,日子就會輕鬆多了。這篇文章分成懷孕時的準備篇、新生兒用品清單介紹和備物指南、新生兒照顧指南、新手爸媽需要有的心態調適等等。這篇文章非常長,你可以直接點選目錄看你需要的段落,或直接打包精美PDF檔,我會將整篇文章寄給你,慢慢看~~
若你只需要新生兒用品清單,可以直接從這裡填資料下載
內容
Part 1 懷孕時的準備篇
懷孕的時間雖然長達9-10個月,但在這個階段可能會面臨害喜不適、懷孕後期肚子大行動不便、便祕、頻尿、骨盆痛等等問題,所以真正能做為利用,準備新生命誕生的時間其實也沒有非常多。
在懷孕時,你需要多注意營養的補充、規則產檢、決定生產方式、決定怎麼坐月子、準備寶寶相關用品、待產用品、以及孩子出生後是不是整個家的環境需不需要做大調整。
雖然有很多事要準備,但在孕期的準媽媽可以享受到許多只有懷孕的媽媽才有的福利,所以也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好時機了,可以好好血拚一番。
針對懷孕時的準備,我有寫過兩篇文章做比較深入的討論。
我懷孕了!接下來該做甚麼 (寶寶和新生活準備篇/好康大公開)
Part 2 新生兒用品介紹和備物指南
採買新生兒的用品是一件非常療癒的一件事,因為每樣東西都好可愛,好像都很適合買給自己的小寶貝。
在這裡我想分享我當時在採買我家寶貝的第一批用品時的心得。
怎麼樣才不會砸了大錢買到不實用的東西
- 分批購入、慢慢買齊:第一次採買新生兒用品很容易被推銷,然後就買到一大堆一點都不實用的東西。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太著急,其實新生兒用品準備起來沒有想像中複雜,慢慢準備是來得及的。
- 第一次參加婦幼展,先看就好:婦幼展雖然是新手爸媽的戰場,但第一次上戰場的爸爸媽媽卻很容易在這裡大失手。我建議大家第一次去就當成去”認識母嬰用品有哪些就好了”,可以多拿一些試用品,然後看看就好、聽聽就好,尤其是單價特別高的東西,千萬不要在還沒做功課的時候就下手。
- 同一類的東西一次不要買太多:嬰兒用品可以簡單分成:食(奶粉、奶瓶等)、衣、住(寢具)、行(推車、背巾、汽車座椅等)、育樂(玩具、教具)等。建議同一類的東西不用一下子就準備很多,例如包屁衣一次買十件,奶嘴一次買五個,因為如果寶寶不買單,會很容易浪費。
我如何採買新生兒用品
我當時有使用Google表單來記錄我買過的新生兒用品,不僅可以分門別類、好紀錄、也可以藉由分享功能分享給其他幫忙準備東西的家人。
打包我製作好的新生兒用品清單
在這裡我大致分享一下我的採買過程
食
新生兒吃的東西就是奶。所以,副食品相關的用品可以都先擱置不理它,先處理跟奶相關的東西就好。
奶又分成母奶和配方奶。
母奶衍生出需要購買的東西包括:
- 製造母奶/媽媽需要用的:擠奶器、哺乳內衣、溢乳墊、疏乳棒、卵磷脂、乳頭羊脂膏(保護乳頭用的)
- 保存母奶需要用的:母乳袋、冰寶、保冰袋
配方奶衍生出需要購買的東西包括:
- 配方奶奶粉本身
- 泡奶、加熱奶用的:電熱水瓶、(溫奶器)
- 裝奶用的:奶瓶、奶瓶頭
- 清潔奶瓶用的:奶瓶刷、奶瓶清潔劑、消毒鍋
我建議,若還不確定要餵母奶還是配方奶,或是也沒辦法確定母奶夠不夠,要瓶餵還是親餵的人,可以先準備:
- 卵磷脂:因為若要餵母奶,從快卸貨就要開始補充。一般建議:懷孕32周開始一天1000mg, 滿37周後可增加至3000-6000mg, 親餵或擠奶順了之後調回1000mg
- 小罐的配方奶:很多奶粉廠商都有試用罐,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選約1-2個廠牌備用
- 奶瓶:可以先買4-6支奶瓶
等到寶寶出生餵奶狀況穩定之後再把相關的用品都買齊也都來得及。如果你決定要用親餵的方式餵寶寶,要考慮購買電動擠乳器,我建議可以先租看看,好用再買,因為擠乳器真的每個人用起來的感覺會差很多。
想要參考我餵母奶的經驗可以看這篇文章
Q: 要不要買溫奶器
A: 溫奶器的好處是可以讓奶保溫,或是加熱奶,但其實我都是用電熱水瓶的熱水直接隔水加熱奶,既快速又方便,又兼具泡奶的功能,我覺得這樣比較實用喔!
Q: 定溫型的電熱水瓶一定要買有70度的嗎
A: 餵母奶的媽媽們可能聽過溫母奶不能超過70度,不然會破壞母奶中的營養成分,不過有做70度的定溫熱水瓶很少(而且很貴!!)。真正操作下來,如果你的母奶本來是冰在冰箱裏面,用使用超過70度一點點的熱水隔水加熱,也是很難超過70度的。所以你其實可以考慮買75度或甚至80度的電熱水瓶 (這兩種水溫就有很多一般的廠牌有出)來加熱母奶。如果你真的很擔心會超過70度,再加一點點冷水就OK囉! 不用那麼執著~~~
衣
新生兒的衣服真的有超多款式,但不用擔心,我幫大家整理好了,如果你有看不懂/聽不懂的詞,可以看我的解釋。
包屁衣:連身衣,在屁屁的地方有扣子可以托住尿布和屁屁的衣服
紗布衣:棉質的前開式上衣,通常設計成綁帶式的
紗布巾:小方巾,類似手帕,跟紗布衣同一個材質
蝴蝶裝:連身衣,在下擺的地方做成開放式的,沒有直接包住腿
妙妙裝:連身衣,下擺的地方有扣子可以自由調整成褲裝或裙裝
包巾:把嬰兒包裹起來的布巾
傳統包巾:一件式大大件的布,利用纏繞的方法包裹寶寶
懶人包巾:有點類似人型的小睡袋,用側拉拉鍊可以把寶寶放進去,達到類似包裹的效果的包巾
蝴蝶包巾:懶人包巾的一種,但是手部是做成往上的
階段式包巾:也是懶人包巾,但是尺寸可以在孩子的不同階段調整
防踢被:被子的一種,利用扣子固定在小朋友身上,讓被子在晚上不會被踢掉
肚兜:包裹肚子的長型布料,可以加強肚子的溫暖
布尿布:布製尿布、特色是花色多樣,可以一件穿到大
基本上我覺得一定要準備(最實用)的衣服款式是紗布衣和包屁衣。如果你的孩子需要換尿布的次數很頻繁,又是夏天出生的寶寶,可以考慮單穿紗布衣(下身裸空穿尿布)就好。包屁衣的好處是比較能固定住尿布的位置,而且因為包屁所以肚子不會裸空。
包巾的話我覺得讓寶寶入睡的效果是蠻好的,晚上也比較不會驚醒。我是使用傳統包巾比較多,選有彈性一點的材質可以包得比較緊不容易鬆掉,但也要看你的孩子比較喜歡包鬆一點還是緊一點。懶人包巾的話現在很流行的是蝴蝶包巾。
尿布:
尿布基本上就分成拋棄式的尿布(例如幫寶適),和布尿布。我是使用布尿布的媽媽(布媽),覺得花色好看、環保又省錢耐用。布尿布就是要洗,還有可能會碰到寶寶的大便。但如果你可以接受的話,歡迎加入布媽的行列。
關於布尿布,你可以參考這三篇文章。
在這裡我就不介紹紙尿布的廠牌了,因為我根本一包都沒有用完過XDDD
住(寢具、沐浴用品相關)
寢具:
嬰兒床
到底要不要買嬰兒床真的是眾說紛紜。
支持買嬰兒床的爸媽認為讓孩子睡嬰兒床可以減少爸媽翻身壓到孩子的機會,也可以讓孩子練習自己在自己的床上睡覺。
不支持買嬰兒床的爸媽認為孩子根本很難好好的在自己的床上睡覺,最後都還是抱起來睡在大人旁邊,嬰兒床形同擱置雜物的家具,而且半夜如果需要親餵的話也是讓寶寶直接睡在旁邊比較方便。
我自己一開始是有使用嬰兒床的,但也是在某個階段後孩子就不睡自己的床了,變成全家打大通鋪。所以如果你有這樣的擔心,但還是希望可以有個嬰兒床,我覺得你可以考慮買一個床邊床,等於是延伸大人的床到孩子的位置,大人和小孩都有自己的空間,但中間又沒有東西隔開,照顧起來比較方便。
這篇文章介紹我家孩子睡過夜的過程
床墊:
我覺得有好的床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台灣的天氣潮濕又熱,所以我當時是選了cani的床墊,除了洞洞設計很透氣之外,他的床墊也是可以直接水洗也好乾,雖然價格較高但我覺得很值得。他們家的床墊也接受客製尺寸,可以根據家裡現有的床尺寸做設計。
枕頭:
美國和台灣的小兒科醫學會都不建議新生兒睡枕頭,因為新生兒的頭頸設計的角度就是為了新生兒好呼吸的,再額外添加一個枕頭反而破壞這個好結構。所以我沒有讓我兒子在新生兒時期睡枕頭的。
沐浴相關用品:
沐浴相關用品一定要買的包括:澡盆、嬰兒清潔用品(沐浴精、洗髮乳)、洗澡用的沐浴巾等。跟沐浴相關衍生的用品包括:洗衣服用的嬰兒洗衣精、保養屁屁的屁屁膏、嬰兒乳液等。
關於澡盆,目前很夯的仍然是英國出的Shuggle月亮澡盆。這個澡盆標榜新生兒即可用,可支撐孩子坐在澡盆內,且還有附上非常時尚的專用支撐架讓家長可以不用彎腰幫孩子洗澡。我曾在婦幼展看過這個澡盆,真的很時尚很漂亮,但她真的有點貴,而且有媽媽分享孩子幾個月後就可能坐不下了。
因此,我後來還是選用小獅王的不滑脫澡盆。其實搭配可以掛在澡盆上的沐浴網就很好用了喔! 這個澡盆一路用到我兒子可以在大人浴缸裡洗澡為止。
嬰兒清潔用品我建議可以選用一瓶到底的寶寶沐浴乳,我是使用施巴的泡泡浴露。因為其實照顧新生兒洗澡時是很難優雅地每個部位分開洗的。在選購嬰兒清潔用品時我強烈建議最多買一瓶就好,原因是寶寶皮膚不一定會適應你買的清潔用品;另外,你很有可能會收到新生兒沐浴禮盒,一瓶也可以使用非常久,所以超級不建議囤貨。嬰兒乳液也是一樣的道理。
行(推車、背巾、汽車座椅等)
這個部分是我覺得最需要花時間比價跟比較的。因為這三樣東西單價都相對高,而且買對了通常都可以用非常久,值得花時間做功課。
推車選購技巧
在嬰兒推車部分,我當時是選擇可以一秒收的”輕便推車”,而不是標榜穩重收納空間大的”戰車”。原因主要是我的力氣很小,且我有可能會需要單獨帶孩子出門,也希望行李箱不要因為一台推車就塞滿,所以選擇了輕便推車。
不過即使是這樣,在選擇推車時,我仍建議你可以從幾個地方去比較和考量:
是否是新生兒可坐的:新生兒要坐的推車,最好是可以放到完全平躺的推車,或至少接近平躺的角度。
是否有雙向的設計:小北鼻在坐車時,一開始對外界的環境興趣較低,能看見熟悉的大人反而比較有安全感。這時,有雙向功能的推車就可以讓家長把孩子轉成背向,讓他看到家長。
離地高度:離地越高的推車越不容易受到路面激起的粉塵影響
是否有全罩式遮棚:有些推車的遮棚並沒有做成全罩式,這時如果寶寶睡著了,你希望仍在外面推他一陣子,就會希望有個全罩式遮棚讓他好好睡一覺
是否有做散熱墊:台灣真的很熱。有做散熱墊或是本身材質是好散熱的也是很重要。不過即使沒有散熱功能,市面上仍有販賣額外的散熱墊可以補強
其他包括:推車重量、避震功能、剎車系統、置物籃大小,以及附贈的配件等等,也是可以列入評比的標準。不過,價錢也是很重要啦!
背巾
背巾是解救家長雙手的好物,可以讓孩子坐著或躺在胸口。背巾的選擇也是有學問的。
主要分成基本的背帶型背巾(像是很夯的mamaway背巾)、腰凳背巾、以及環形背巾等等。也有一些廠商的背巾是做成腰凳和環形背巾混合,可自行增減配件的背巾。
在選擇背巾的時候我也是優先考慮新生兒可以使用的背巾 (我是買韓國的Pognae No.5,還有很多人推薦的包括:beco的雙子星、天王星背巾),我非常建議背巾一定要試背看看再買。看看操作過程會不會很複雜,單手可不可以完成,以及如果你考慮傳統的背帶式背巾,你會不會纏繞背巾也是很重要。(像我就是手殘,就不考慮啦!)
汽車座椅
如果你們家考慮以汽車做為主要在孩子的交通工具的話,汽車座椅就是個必買的單品。
以新生兒做考量的話,你可以考慮新生兒就可以坐的汽座,或是新生兒提籃。不過,我個人是很不推薦提籃的,主要原因是能用的時限實在太短了,而且提籃雖然看起來很時尚,其實超重根本提不久。
現在大多數人會選擇的是成長型汽座,也就是可以根據小朋友的體重和年齡去調整汽座的配件、高度、轉向等等。成長型汽座也分成分階段的(例如4-7歲)還有全階段汽座(標榜可從新生兒一路做到汽座畢業)。如果怕麻煩的話可以考慮全階段一次到位,但如果你是很會比價的家長,也可以考慮分階段購入(有時候買多個分階段還比一個全階段划算)。
在汽座的選擇上,你可以考慮的幾個評比點包括:使用年齡限制、體重限制、椅套是否可拆可洗、是否有Isofix,還是用三點安全帶固定、椅背高度是否可調整、汽座是否可旋轉,以及價位。
汽座的包覆性也很重要,但這個最好實際帶小朋友去測試會比較準。
育樂(玩具、教具)
最後一個部份就是育兒用品,包括玩具、教具、洗澡玩具、玩偶、安撫抱枕….
這個部份我只有一個建議:不要失心瘋!
我知道很難,但真的,孩子出生後再慢慢買也是買不完的。千萬不要跟我一樣一次下定四年份的中英文月刊阿!! 大噴錢~~~
不過呢~~我還是非常推薦可以在北鼻時期就開始跟他做親子共讀喔
如果你不知道要怎麼開始的話~
我有製作10天分的親子共讀指南,你可以參考看看
看到這裡你可能已經覺得很崩潰了。別擔心,身為不藏私的壽司馬麻,新生兒用品清單也是要大方分享給你囉~~~
請填寫你的Email就會收到表單連結了!
Ps. 這個部份因為我是在2018~2019準備的,所以廠牌和廠品跟現在可能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但我還是想要分享給你參考,請自行調整。
Part 3 新生兒照顧簡易指南
照顧新生兒真的是最手忙腳亂的一段時光了。我的媽媽前輩們在我快要卸貨的時候都跟我說要好好把握這段時光,因為之後就會開始睡不飽了。現在想一想真的很對阿~~~
媽媽們,一定要趁寶寶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出去玩一玩喔! 因為之後會有好一段時間是哪裡都去不了的,光是能夠睡飽就很幸福了!!
不過,你也不要太焦慮,因為,寶寶總是會長大的。
新生兒的作息
新生兒的作息基本上就是吃飽睡、睡飽吃。一天24小時大致上可以用3-4小時做切割,而你就是在餵奶->換尿布->哄睡的循環中度過每一天。我的原則也是盡量以”吃” ”玩” ”睡”這個規則,讓寶寶習慣這個規律。不過一開始,新生兒的”玩”的時間非常短,可能餵一餵奶就睡著了,不過慢慢的,寶寶的週期就會漸漸拉長,醒著的時間會越來越多,你就可以跟他有越來越多的互動。
我覺得有建立起”吃玩睡”的這個規律真的很重要,因為不僅寶寶需要規律,照顧者也需要,照表操課可以讓大家都輕鬆許多。
當時,我有下載”寶寶生活紀錄”APP,讓所有會照顧到寶寶的家人都加進來。他可以記錄寶寶喝奶、睡覺、大小便的狀況,也可以記錄寶寶的發育、母奶的量等等,不僅可以多人紀錄,也會自動同步更新寶寶的最新狀況,要接手也很容易,非常推薦給大家使用。
睡覺
新生兒會遇到的兩個問題是:要怎麼哄寶寶睡覺,以及,怎麼讓寶寶睡過夜。
哄寶寶睡覺的部分,有一部份取決於餵奶的方式是親餵還是瓶餵,以及是否接受讓寶寶吸奶嘴。
如果餵奶的方式是親餵,有部分的寶寶會依賴媽媽的奶頭當作安撫物,吸一吸奶頭就達到安撫的效果然後睡著。如果你很嚮往親餵,而且寶寶親餵喝得不錯,那麼我強烈地建議你一定要讓你和寶寶都學會躺餵(躺著餵奶)。這樣在半夜寶寶哭鬧的時候你只要一翻身,寶寶就能找到你的奶頭吸奶,甚至半夢半醒就可以完成餵奶。
如果你是採用瓶餵為主,寶寶也許就會需要別的安撫工具。在我們家,我的寶寶很依賴大人抱抱和奶嘴,所以我們都還是用這兩個方式哄睡居多。
寶寶甚麼時候睡過夜的問題真的是無解。不過在新生兒的世界,只要半夜(五點以前)不用起來餵奶就算是睡過夜了。我的兒子是在快滿2個月之際的某一天睡過夜。
泡奶、餵奶的技巧
奶粉的泡法各廠牌是不一樣的,但基本上就分成先加水還是先加奶粉,只要看清楚,操作過一次後都不難。但是泡奶還是有許多細節要注意:
- 水的溫度,最好超過70度才能有效殺菌。
- 用輕輕晃動奶瓶的方式讓奶粉充分溶解,不要用像沖手搖飲的方式大力晃動奶瓶,會讓牛奶產生過多空氣
- 用冷水隔水降溫至適當的溫度,可以用手腕內側測溫,有溫溫的就可以了
餵奶的細節:
- 讓寶寶斜躺在你的懷裡或是使用枕頭或棉被讓寶寶斜躺在上面餵奶,太平的話容易嗆到
- 寶寶如果吸一吸就停可以輕輕轉動奶瓶,或前後拉一拉奶瓶刺激寶寶吸吮反射。如果感覺寶寶快睡著的話也可以搓搓他的手腳讓他保持清醒一點
- 寶寶喝飽了之後會自己放開奶瓶或奶頭,記得直立寶寶讓他靠在你的懷裡或肩膀上拍嗝。雖然說有拍出噶來家長會比較放心,但我的寶寶大約只有一半的機會有拍出嗝來,所以我大概會拍個五分鐘,如果沒有嗝,我就會讓他在靠著一個角度的姿勢休息個5-10分鐘,之後就let it go了
餵母奶的技巧:
雖然有曾經成功一段時間,但我餵母奶不算是非常順利的那種。
若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怎麼幫寶寶洗澡
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人教你一次,無論你是在月子中心待過一陣子,或是在生孩子之前去上教寶寶洗澡的媽媽教室課程都可以。
我們是去上這家:i親親媽媽 新生兒沐浴新手爸爸保證班
超推薦的,因為他是要教爸爸! 在上課的過程中,也會營造出一個要讓爸爸參與育兒的氛圍。
基本上,只要記得隨時要拖著寶寶的脖子就可以了。如果你很不放心,建議你可以使用寶寶浴網,或是購買類似月亮澡盆的澡盆,讓孩子可以穩穩地躺在裡面,就不會手忙腳亂。
在新生兒階段其實是不太需要沐浴乳的,只需要清水清潔就可以了。你可以在這段期間把整個流程練順,之後再慢慢加入清潔用品。
在洗澡之前,記得把所有備物都準備齊全,熱水不要太熱,寶寶下水之後就一氣呵成洗完,撈起寶寶的時候順勢讓另一位家人用大毛巾接住,這樣最順。
等到孩子大一點,就可以利用洗澡遊戲時間打發時間了哈哈!
寶寶一直哭怎麼辦
寶寶一直哭應該是爸爸媽媽壓力爆表的頭號來源。雖然我們都知道寶寶只會哭,但寶寶哭了就會啟動大人的交感神經,不緊張都難。
如果你聽到寶寶哭都不緊張了,歡迎脫離新手村。
新生兒寶寶哭了,大致上分成幾個情況:肚子餓、尿布濕、大便了、想睡覺、睡醒了在找人、覺得無聊、身體不舒服(太冷太熱脹氣…)、需要安撫這幾種。
第一次當爸媽不知道怎麼回應孩子哭是非常正常的,不要太沮喪。
在一開始,我建議你可以建立一個寶寶哭該怎麼反應的SOP,例如:先檢查尿布、拍一拍安撫看看、給奶嘴、用不同姿勢抱寶寶試試看、泡奶餵餵看、唱歌、抱著走一走…
慢慢的,你就會跟寶寶同一個頻率,學會去判斷不同的哭聲和不同的時間哭代表甚麼意義,就可以聽到哭聲馬上給他正確的反應。
這個時候,吃玩睡這個作息表就很有幫忙,因為寶寶哭很有可能是這個階段還未被滿足,或是想進入下一個階段。例如餵玩了想要想陪寶寶玩但寶寶一直哭有可能是沒吃飽,玩一玩一下就開始哭了可能是想睡覺。這樣來判斷。
生病了甚麼時候要去看醫生
在我短暫兒科的訓練過程中,判斷一個小北鼻要不要住院有幾個條件:是否是小於2個月的的嬰兒且發燒,若是的話要好好檢查;如果已經超過這個年齡的話,可以以:食慾是否下降、活力是否下降、是否有脫水症候來決定要不要住院治療。
食慾和活力下降比較容易判斷,但脫水的話你必須觀察孩子的尿量、尿的顏色,還有流汗狀況等等來判斷。如果這三個指標有一個符合,我覺得就要盡早就醫檢查看看。
除此之外,如果家長有觀察到很不對勁的表現:疑似抽筋、奇怪的動作、不停嘔吐、大便顏色改變(出現不是大便卡上的顏色)、嗜睡等等,一定要趕快就醫。若有懷疑抽筋(癲癇),也可以在家中用手機錄影給醫生看,幫助醫師判讀。
在6個月到24個月的寶寶,有一個很容易出現的病叫做:嬰兒玫瑰疹。這個病毒性的疾病通常會讓孩子發高燒幾天之後出現軀幹、四肢的疹子,之後就會自然痊癒。如果你蠻有把握是嬰兒玫瑰疹,且寶寶沒有因為生病導致上述的食慾、活力、脫水等問題,可以考慮在家裡陪伴孩子就好。
不過原則就是,很擔心的話就去看醫生吧!
照顧新生兒我推薦的書
這幾本書是我非常推薦的,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有家人的back-up是最好,家人back-up不夠的話,有專家back-up也是不錯的。
Part 4 新手爸媽心態篇
你在這接下來的一年可能會遇到的挑戰
照顧新生兒的第一年我覺得是最艱鉅挑戰的一年。你有可能會經歷一段非常疲憊、感覺永遠都睡不飽的日子,亦或是需要跟其他家人做非常多的溝通和協調,另外,自己也必須做出生活上非常大的轉變,畢竟,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再像小情侶一樣爽爽過了,開始必須為”父母”這個角色負責任。
在這裡,我想要跟你分享在這接下來的一年可能會遇到的挑戰,希望給你一些心理準備,如果你們離卸貨時間還有一段距離,也可以好好聊一聊之後的生活想像喔!
生理時鐘大走鐘
新生兒的生理時鐘是以3-4小時為一循環的,所以在這個階段,照顧他的大人也很難一夜好眠,必須一直去滿足寶寶的需求。我非常建議在一開始的時候,盡量動員所有能幫忙的家人(或是找保母幫忙),來度過這個時期。
如果家人都功能很強大,也許可以考慮輪番照顧寶寶,但現實時,大部分的人都會對一兩樣照顧工作比較在行。例如爸爸擅長幫孩子洗澡、阿公阿嬤幫忙哄孩子睡、陪孩子玩,媽媽負責餵奶。如果你們家走這個模式,一定要記得在不是你負責照顧的時候趕快休息,不然體力容易耗盡。
除此之外,在小朋友剛出生的那段時間中,你也可以和隊友一起感覺兩個人在晚上被驚醒後的反應怎麼樣。像我就是淺眠那一種,被驚醒可以第一秒進入狀況,但我先生就需要暖機。這時,可以秒醒的那位可能必須多幫忙晚上的臨時狀況,那麼需要暖機的那位就希望可以多幫忙白天的工作囉!
不斷溝通和協調
在剛結婚時,如果只是和先生一起住,其實生活不會跟結婚前有太大的改變。然而有了孩子後就全都不一樣了。你們開始需要大量的溝通,除了照顧寶寶的工作、家事的分工,生活模式的調整,若你們為了寶寶而搬回家跟長輩同住,可能還需要跟長輩做生活上的磨合。
雖然這個過程有點辛苦,但有時為了好的結果,還有自己內心的舒適程度,一定要努力地去跟其他家人溝通。另外,在這個時期培養家人之間的默契和溝通模式,也有助於日後,關於小孩教養問題、買房子等等的協調。
你一定要記得,不管怎麼樣,你們都是一起為了這個家更好。溝通不一定要爭出個誰對誰錯,只要達到雙方的共識就可以了。
新生活與原本生活的銜接
除了需要花很多時間溝通之外,因為生活模式有很大的改變,其實大人也是需要適應的。你們可能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頻繁約會、找朋友聚餐、出去玩。生活習慣和作息也會變得以小孩為主。除此之外,自己的職涯規畫也會有很大一部份把孩子考慮進來。或許,你跟我一樣不太喜歡改變,但為了孩子,做出改變卻是必要的,請記得要給自己一段時間去適應。
有時,你可能會感到憂鬱,尤其是當一整天的事情都有點不如意的時候。不要太沮喪或覺得自己不夠好,當個新手爸媽本來就是個大挑戰,要考慮很多事、照顧小孩有壓力,自己也需要適應。其實我在剛生完孩子,在家坐月子的時候也有一點產後憂鬱,當時也是我的媽媽和伴侶帶我走出這關。當你需要幫助時,不要吝於求救,大家都懂的。
持續學習與進化
最後,我覺得成為爸媽真的是一個上天給我們的機會,讓我們重新思考要當一個怎麼樣的大人,還有你希望給孩子一個怎麼樣的童年。若你在這個機會中,認真思考、學習,極有可能因為這個衝擊而產生蛻變,變成一個更成熟、更有智慧的人。
我自己也是在生了孩子後,才開始用很多面向去思考我的人生、我可以帶給孩子甚麼,以及我想要的生活是怎麼樣。也是在這一兩年中,花時間大量的學習和閱讀,真正感覺脫離了小屁孩的階段,變成大人。
不知道你是否會期待自己的觀點和人生因為孩子產生了改變呢! 我自己其實非常喜歡自己的轉變呢!
最後要送給你的話
養育孩子本來就是個不容易的過程,說是最甜蜜的負荷真的一點都不為過。然而再辛苦,看到孩子的笑臉、伸出手要你抱抱的那一霎那,你會覺得一切都很值得。當孩子出生,雖然知道這是挑戰的開始,但你又離你希望的家庭畫面更進了一步。希望你能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時時刻刻,也祝福你的家庭生活美滿快樂。有任何問題,或需要聊聊,都歡迎你寫信,或到我的FB/IG私訊我。
加油啊!!!!
附錄:新手爸媽需要知道的行話
當了爸媽之後才發現有好多好多”行話”是以前從來沒聽過的,每聽到一個新詞就覺得好焦躁。沒關係,我幫你整理好了,你可以快速掃過一遍,就會像老手爸媽一樣厲害了。
食相關:
親餵:媽媽抱著孩子讓孩子直接吸媽媽的奶
瓶餵:媽媽把母奶擠出來讓孩子用奶瓶喝媽媽的奶
配方奶:奶粉
瓶餵配方奶:就是餵配方奶的意思
奶瓶頭:接在奶瓶上面讓孩子可以吸奶的矽膠構造,跟奶瓶本體是可以分開的,不同廠牌的奶瓶頭甚至有些可以和不同廠牌的奶瓶相接。例如最多媽媽推薦的組合:貝親的奶瓶頭配上小獅王的奶瓶
母體實感:商人發明用來代表吃起來很像真正媽媽奶頭的東西,但其實都是矽膠製品
奶嘴/安撫奶嘴:就是奶嘴
拇指型奶嘴:奶嘴吸的位置設計成扁平狀、據說吃久了比較不會暴牙的奶嘴類型
溫奶器:小家電,用來加熱奶或是保溫奶的
衣相關:
包屁衣:連身衣,在屁屁的地方有扣子可以托住尿布和屁屁的衣服
紗布衣:棉質的前開式上衣,通常是設計成綁帶式的
紗布巾:小方巾,類似手帕,跟紗布衣同一個材質
蝴蝶裝:連身衣,在下擺的地方做成開放式的,沒有直接包住腿
妙妙裝:連身衣,下擺的地方有扣子可以自由調整成褲裝或裙裝
包巾:把嬰兒包裹起來的布巾
傳統包巾:一件式大大件的布,利用纏繞的方法包裹寶寶
懶人包巾:有點類似人型的小睡袋,用側拉拉鍊可以把寶寶放進去,達到類似包裹的效果的包巾
蝴蝶包巾:懶人包巾的一種,但是手部是做成往上的
階段式包巾:也是懶人包巾,但是尺寸可以在孩子的不同階段調整
防踢被:被子的一種,利用扣子固定在小朋友身上,讓被子在晚上不會被踢掉
肚兜:包裹肚子的長型布料,可以加強肚子的溫暖
布尿布:布製尿布、特色是花色多樣,可以一件穿到大
紅屁屁:屁屁因為太悶熱、接觸便便太久,或其他原因導致變紅甚至破皮的現象
屁屁膏:幫助屁屁保養或是治療紅屁屁的藥膏
B5:理膚寶水出的B5全面修復霜,是一款屁屁膏,因為名字有B5而且很多媽媽覺得很好用,就有了B5的簡稱
行相關
背巾:和包巾不一樣,讓孩子可以靠在家長胸前或坐著的布製品,讓家長解放雙手的神器
汽座:汽車座椅的縮寫,卡在車子裡讓寶寶坐的寶座。載寶寶沒坐汽座會被罰錢喔!
照顧相關
百歲派:百歲醫師提倡的育兒法,強調用訓練和規律的作息的方式育兒
親密派:用盡量迎合孩子需求的方式育兒
2 comments
雖然是二寶媽了 再看一次這篇仍然受用無窮 感覺不孤單有被打氣到呢^_^
哈哈哈謝謝~~
本來有點擔心內容會不會不夠實用
有幫助到大家就好了~~~